试验机配套高温炉

         在现代科研实验中,尤其在材料科学、热处理、结构强度测试等领域,对温度的精准控制与热环境的均匀分布提出了极高要求,因此热处理条件的精确控制是影响实验数据稳定性与重复性的重要因素,加热技术不仅仅是温度的提升,更是控制、均匀性与稳定性的综合体现。试验机配套高温炉(用于长春仟邦 QBG-25 试验机),正是面向此类高精度实验需求而定制的一款专业加热设备。该设备由本公司项目团队定制设计与制造。该炉体以紧凑结构、高控温精度与优异的热效率为核心特点,将为材料力学性能与高温环境测试提供精准可靠的加热保障。为科研团队提供了一种精密、灵活、智能的高温加热解决方案。

         这款试验机配套机挂式高温炉是一款专为科研实验与高温力学性能研究设计的高精度加热设备。设备采用紧凑型圆柱结构与机挂式一体化设计,可直接安装于试验机上,实现力学加载与温度场控制的同步协同,为高温条件下的材料性能测试提供精准、稳定的热环境。炉膛采用高纯氧化铝多晶陶瓷纤维及多层复合隔热结构,具备优异的保温性与抗热震性能;加热元件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的高温硅碳棒,热场分布均匀,温度梯度极小,能有效避免试样受热不均导致的误差。控温系统基于智能PID自整定算法与50段可编程升温曲线设计,控温精度高达±1℃,可实现复杂升温梯度与热循环过程。设备同时配置自动功率调节逻辑和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超温、断偶、过流等功能,确保运行安全可靠。侧壁设有20×20 mm观察窗,可用于红外或光学检测,支持实验过程可视化与数据采集。该高温炉最高设计温度达1300℃,额定功率3 kW,能够覆盖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多类样品的高温研究需求。其设计充分体现了“紧凑化、智能化、节能化”的理念,不仅拓展了QBG-25试验机的测试能力,也为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可定制的加热解决方案。

用途

该设备专为科研机构(如高校、实验室)设计,主要用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热处理及材料行为研究,尤其适合:

  • 1、高温拉伸与压缩试验:模拟材料在极端服役环境(如航空发动机叶片)下的受力情况;
  • 2、蠕变与持久实验:研究金属、陶瓷等材料在高温下的长期变形与失效机理;
  • 3、相变与热循环研究:用于分析材料在不同温度循环下的组织演化和稳定性;
  • 4、界面与连接研究:测试钎焊、扩散连接等材料界面在热应力作用下的性能变化。
参数

项目

参数

加热元件

高温硅碳棒

最高温度

1300℃

工作温度

1200 ℃

控温方式

智能PID自整定+50段可编程曲线

温度精度

±1℃

升温速率

1-20℃/min(可设定)

热电偶

S型贵金属热电偶

炉膛材质

氧化铝多晶陶瓷纤维

外壳工艺

圆柱喷塑设计,一体化结构

安全保护

超温、偏温、断偶、过流、过压保护

观察窗尺寸

20×20 mm

产品特点

这是一款结构紧凑、温场均匀、控温精准、安全节能、可视化监控的高性能科研型机挂式高温炉,专为实现力学加载 + 热场控制”一体化实验而设计。

1、结构紧凑,机挂一体化设计:

采用圆柱形紧凑结构,电控与炉膛一体化,便于直接挂装在试验机上;

外形尺寸 Ø300×270 mm,炉膛直径 Ø50 mm,专为 QBG-25 试验机量身定制;

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能与力学加载系统实现联机协同运行。

2、高温性能卓越

最高设计温度达 1300 ℃,安全工作温度 1200 ℃;

采用高温硅碳棒加热元件,升温快、寿命长;

升温速率可控(1–20 ℃/min),满足不同实验工况。

3、温场均匀、控温精度高

双侧横向硅碳棒对称加热,形成环绕式均匀热场,减少温度梯度;

智能PID自整定控温系统,精度可达 ±1 ℃;

支持 50 段可编程升温曲线,可实现复杂的温度梯度与热循环实验。

4、高强度耐温材料系统

炉膛内衬采用氧化铝多晶陶瓷纤维,具有优异的保温性与抗热震性;

多层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高纯氧化铝纤维 + 外层轻质保温材料),热损耗低、节能高效;

炉体外壳喷塑处理,美观耐用,适合长期科研运行环境。

5、可视化与安全设计完善

炉侧设置 20×20 mm 观察窗,可实时观察样品受热状态;

兼容光学与红外测温模块,便于科研数据采集;

具备 超温、偏温、断偶、过流、过压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

6、智能化与节能并重

系统具备自动功率调节逻辑,根据样品热惯性自动分配功率;

有效降低能耗并延长加热元件寿命;

支持智能控制与数据记录,适合科研机构长期试验应用。

应用领域
  • 1、科研实验领域
  • 材料科学研究:用于研究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在高温下的组织结构、相变行为与热稳定性;
  • 力学性能测试:开展高温拉伸、压缩、弯曲、蠕变、疲劳等力学实验,研究材料在极端热环境下的力学响应;
  • 高温耦合试验:实现温度场与力学载荷同步控制,探索热应力、热变形及材料失效机理;
  • 热循环与热处理实验:适用于热疲劳、热稳定性、热膨胀及循环加载等科研测试。
  • 2、工业研发与检测领域
  • 航空航天材料研发: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热防护结构等服役条件下的高温力学行为;
  • 能源装备与核能材料测试:适用于高温耐蚀合金、燃料包壳材料、隔热涂层等的高温性能评估;
  • 高性能金属与复合材料开发:支持钎焊、扩散连接、界面反应等高温连接研究;
  • 热防护与结构材料检测:用于评估热障涂层、隔热陶瓷等材料在热循环下的可靠性。
  • 3、教育与教学实验平台
  • 高校及科研院所可将其作为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用于材料工程、热处理工艺、力学实验课程;
  • 支持学生开展热-力耦合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提升科研训练能力。
  • 4、综合应用价值
  • 该设备适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材料科学、先进制造、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高温性能测试与科研实验,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精确、稳定、可控的高温环境,为新材料开发与极端工况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加热保障。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顶部
  • 您可以填写下面的资料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姓名
    电话
    邮箱
    公司
    信息